三门峡市博物馆
三门峡市博物馆始建于1988年4月,1991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包括展览大楼、文物库房及办公区两幢建筑。该馆为仿古式三层建筑,古朴典雅,庄重大方。现院内绿树成荫,四季有花,环境优美,景色怡人,可谓是馆中有园,园中有馆。虢国墓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时期大型邦国公墓,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
河南省三门峡市群众艺术馆
三门峡市群众艺术馆是专门从事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的事业机构,它的前身是三门峡市市文化馆,1986年区划调整后在原文化馆的基础上成立了市群众艺术馆,属市文化局管理的正科级全供事业单位。2002年10月,该馆迁至崤山路西段新大楼办公,新馆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设有教室2个、展厅2个、多功能厅1个。馆内除了党支部、工会外,文艺活动方面设有培训部、策划部、活动部、创作部、美术部、调研部和影视中心;“非遗”保护方面设有管理部和保护部。活动保障方面设有综合部。
三门峡大坝风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3A景区
国家3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北部,距三门峡市区14公里,从市区乘旅游专线车可达。是一处依托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而建成的风景名胜和人造景观相结合的水库观光游憩类人文景观。其中,三门峡大坝是建国后我国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它是响应毛主席的“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而于1957年4月开工兴建,1960年10月主体工程完工。
庙底沟遗址文物保护单位
庙底沟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三门峡陕州古城南,总面积24万平方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和早期龙山文化遗址。遗址内涵分为二期。一期(下层)为仰韶文化遗存,命名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二期(上层)遗存属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性质的遗存,命名为庙底沟二期文化,它是承袭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又发展为河南龙山文化。庙底沟遗址已出土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陶器上千件,在中国考古界引起轰动。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4A景区
虢国博物馆是建立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占地10万平方米,是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为一体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景区。虢国墓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尤其是90年代发掘的虢季和虢仲两君大墓。因出止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和墓主人级别高,分别被评为1990年、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观之—。2001年4月,虢国墓地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三门峡市黄河公园4A景区
黄河公园,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六峰北路东,是以保护沿黄生态、弘扬黄河文化为宗旨,依托黄河沿岸的沟壑、台地、滩涂和原有地被植物等自然形成的地貌,也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生态公园。公园由东向西呈带状分布,东西长约5公里,蓄水期南北宽约1.5公里,陆地面积245公顷,水域滩涂面积500公顷。
湖滨区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4A景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是在庙底沟遗址基础上建设的考古遗址公园,占地600余亩。庙底沟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分期的标尺。公园内建筑部分主要有大门广场、音乐喷泉、停车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园、运动休闲区、儿童乐园、景区道路及其配套工程等组成。园区内游客不仅能在此近距离观察考古发掘全过程,甚至亲身参与模拟考古,身临其境感受考古的魅力,还可以赏花赏景。
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4A景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也是一处融生态、文化和人文地理于一体的自然山水景区。公园现有面积8850亩,其中陆地6150亩,水面、滩涂2700亩,园内由双龙湖白天鹅观赏区、陕州古城和沿黄生态林带三部分组成,主要景点有青龙湖、苍龙湖、召公岛等。公园的候鸟种类多、数量多,除天鹅外,还有雁、鸭、鹭、鸬鹚、红嘴鸥、黑水鸡等。
宝轮寺塔文物保护单位
宝轮寺塔,始为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距今已有800余年。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陕州故城(陕县老城)东南部,原为陕州城内宝轮寺的寺塔,寺已早毁,唯塔独存。宝轮寺塔全称“宝轮寺三圣舍利宝塔”,俗称“蛤蟆塔”,现存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因在塔旁击掌有蛤蟆式回音而得名。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门峡黄河丹峡景区4A景区
黄河丹峡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坡头乡北2公里,是人们探险猎奇、领略自然魅力的神奇之地。景区怪石林立、峭壁千仞,古树参天、飞瀑湍急,汇集了奇山、怪石、险谷、清溪、深潭、密林等多种奇特的自然景观;区内有波纹石、树模石等罕见化石;石茶等珍贵中药材;野桑葚、五味子、山葡萄、八月炸等珍奇野果。